【课程介绍】 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,除了做好产品生产和产品测试 以外,还要学会创新,做好新产品开发,只有立足于产品开发和产品设计的基础 上,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吸引众人眼球,从而赢得市场。
【课程收益】 ◇ 了解业界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品中试管理模式与实践 ; ◇ 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产品设计(DFM)的方法与实施过程; ◇ 掌握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(DFT)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; ◇ 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新产品验证的过程与方法; ◇ 掌握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缩短产品试制周期的方法和技巧 ; ◇ 了解如何建立从样品到量产的管理机制 。
【课程大纲】
第一章:案例研讨
第二章:从样品到量产概述 ◇ 企业在追求什么:技术?样品?产品?商品? ◇ 研发与制造的矛盾 1.制造系统如何面对研发的三无产品? 2.研发如何面对制造系统越来越高的门槛? ◇ 研发与制造矛盾的激化:中试的产生成为必然 ◇ 中试的定位与发展: 1.研发(RD)、中试(D&P)、生产(P)的关系 2.中试的使命是什么? 3.中试如何定位? 4.中试的发展问题 ①大而全? ②专业化分工? ③产品线划分与共享平台 ④中试人员的发展定位:广度与深度问题 ◇ 中试的业务范围 1.中试业务:新产品导入(NPI) 2.承上:如何面向产品的研发? 3.启下:如何面向产品的制造? 4.桥梁:中试作为连接研发与制造的桥梁,独木桥还是阳关道? ◇ 演练与问题讨论 ◇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,是否需要建立并发展中试的职能?
第三章:新产品导入团队 ◇ 新产品导入团队的构成 1.工艺工程 2.设备工程 3.测试工程 4.工业工程 5.产品验证 6.试生产(计划、生产、质量) ◇ 新产品导入团队的职责 ◇ 新产品导入团队与产品开发团队的关系 1.开发模式的演变:串行变并行 2.并行工程在产品开发中如何体现? 3.新产品导入团队如何提前介入研发? ① 为什么要提前介入? ② 提前到什么时候介入? ③ 提前介入做什么? ④ 新产品导入团队的管理; ⑤ 新产品导入团队与产品开发团队、职能部门的沟通 ⑥新产品导入团队成员的汇报、考核和管理机制 ◇ 演练与问题讨论 ◇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,研讨建立新产品导入团队的时机
第四章:面向制造系统的产品设计(DFM) ◇ 如何在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进行可制造性设计 1.从制造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 2.工艺人员介入产品开发过程的切入点:从立项就开始 3.工艺管理的三个阶段:工艺设计、工艺调制与验证、工艺管制 4.工艺设计 ① 如何提出可制造性需求? ② 需要哪些典型的工艺规范? ③ 可制造性需求如何落实到产品设计方案中? ④ 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如何并行? ⑤产品工艺流程设计 ⑥电装、整装、包装与物流的可制造性设计分析 ⑦如何确保可制造性需求在产品开发中已被实现? ⑧工艺评审如何操作? ⑨什么时候考虑工装? ⑩如何在开发过程中同步输出工艺文件与生产操作指导文件 5.工艺调制与验证 ① 工艺验证的时机 ② 工艺验证方案包括哪些内容? ③ 如何实施工艺验证? ④ 工艺验证报告的内容 ⑤ 如何推动工艺验证的问题解决? ⑥ 研发人员如何配合新产品的工艺验证? ⑦ 制造外包模式下的工艺如何验证? 6.工艺管制 ① 工艺管制的困惑:救火何时是尽头? ② 工艺转产评审(标准、流程、责任) ③ 量产过程中的例行监控与异常管理 ◇ 演练与问题讨论 ◇ 分析学员企业的工艺管理工作做到什么程度?存在哪些差距? ◇ 工艺管理平台建设 1.谁负责工艺平台的建设? 2.工艺委员会的产生:责任与运作模式 3.如何进行工艺规划? 4.基础工艺研究与应用 5.支撑工艺管理平台的四大规范 ① 品质规范 ② 设备规范 ③ 工艺规范 ④ 设计规划 6.工艺管理部门如何推动 DFM 业务的开展? 7.工艺体系的组织构成、发展与演变 8.工艺人员的培养与技能提升 ◇ 演练与问题讨论 ◇ 分析学员企业的工艺平台建设工作做到什么程度?存在哪些差距?如何 改进?
第五章: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(DFT) ◇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测试策略 1.研发测试(Alpha) 2.试验局测试(Beta) 3.生产测试 ◇ 研发测试(Alpha)与 BETA 测试 1.测试人员介入产品开发过程的时机(提可测试性需求的时机) 2.可测试性需求需要考虑的内容(示例) 3.单元测试、模块测试、系统集成测试、专业化测试、BETA 测试的重点 分析 4.产品开发过程中测试业务流程分析 5.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开展测试的相关工作(短平快的项目测试工作开展) ◇ 面向生产测试业务的产品设计与开发 1.生产测试业务流程分析 2.典型的部品测试、整机测试方法介绍 3.开发专门的生产测试工装的条件分析 4.生产测试工装的开发管理 5.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如何实施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? ① 如何提出可测试性需求? ② 可测试性需求如何落实到产品设计方案中? ③ 研发面对众多的需求如何取舍?可测试性需求的优先级分析 ④ 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同步开发生产测试工装? ⑤ 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同步输出生产测试所需的操作指导文件? ⑥ 如何进行测试工装的验证? ⑦ 如何推动测试验证问题的解决? 6.如何推动可测试性设计(DFT)业务的开展; 7.如何进行测试平台的建设? ◇ 演练与问题讨论 ◇ 分析学员企业的 DFT 工作做到什么程度?存在哪些差距?如何改进?
第六章:产品试制验证管理 ◇ 影响产品试制周期的因素分析 ◇ 研发人员对试制准备提供的支持 ◇ 试制团队的构成、职责与定位(设置试制部门的时机与优缺点分析) ◇ 试制人员介入产品开发过程的时机 ◇ 如何进行试制准备(准备要素示例) ◇ 面向制造系统的验证 1.研发人员如何在试制过程中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 2.制造系统的验证策略与计划 3.制造系统的验证方案 4.如何实施制造系统的验证 ①工艺验证(工艺流程、工艺路线、单板工艺、整机工艺、包装工艺、 流工艺) ②工装验证(装配工装、测试工装、生产设备) ③结构验证 ④产品数据验证(BOM 验证、制造文档验证) ⑤产品试制验证(质量、效率、成本) 5.批次验证报告,验证多少批才合适? ◇ 转产评审 1.研发人员如何支持新产品的转产工作 2.转产评审的评审组织如何构成? 3.评审标准是什么? 4.如何判定是否转产? 5.评审流程与运作机制 ◇ 产品转产后的管理 1.新产品的试制效果评价 2.新产品的质量目标达成情况 3.工程变更管理 4.缺陷与问题管理 5.质量审计 ◇ 演练与问题讨论 ◇ 分析学员企业的产品试制验证过程,分析差距,提出改进建议。
讲师介绍:吕立桂 6Sigma MBB
专业背景: 吕老师于1997年加入沪东重机公司(沪东造船集团子公司),担任项目工程师,加工车间现场质量主管。 于2000年05月加入GE担任专职黑带(BB),主要负责工厂6Sigm、Lean活动的推动,于2001年年底获得GE总部首批颁发的全球认可的黑带证书。由于业绩出色,被提升为该业务部门中国区质量经理。2003年年中,加入新加坡大道集团公司,历任中国区质量经理、上海工厂厂长,在工厂导入六西格玛与精益理念,获得可观的收益。 吕老师作为专职培训师以来辅导多家企业导入6Sigma(DMAIC&DFSS)、Lean、DOE、QFD等管理方法和工具,并深受好评。
擅长课程: 6 Sigma系列课程 Lean 精益生产系列课程 项目管理 DOE试验设计 QFD质量功能展开 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质量管理/质量保证系列课程(APQP/PPAP/FMEA/MSA/SPC) 等
授课风格: 吕老师在培训中采用互动性双向交流方式,案例讨论、角色扮演、游戏竞赛等方法,使学员在其引导下,皆能激发脑力、深入思考,真正做到学以致用、即学即用。 |